选择职业跟大学专业有多大关系,选择职业跟大学专业有多大关系呢

kodinid 5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选择职业大学专业有多大关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选择职业跟大学专业有多大关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大学毕业时找工作该讲究专业对口还是看重工资收入?
  2. 你觉得大学教师岗和金融公司的一个职位,选哪个更好?
  3. 考研应该选学术型还是专业型,两者有啥区别?
  4. 本科是选排名中等的985,还是选专业好的211呢?

大学毕业时找工作该讲究专业对口还是看重工资收入

谢邀!

1、弄清自己“放弃”专业求职的真正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放弃”专业求职的真正原因我以为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自己所钟情的职业与专业关系不大或毫无关系;二是自己所学专业涉及的职业领域因为行业不景气或专业面太窄,选择余地太小;三是自己所学专业为“冷门”,而自己希望就职于“热门”单位。如果是属于第一种原因,我认为有这一想法并不奇怪。一个人到自己毫无兴趣的领域工作,是很难干出成绩的,我国目前的人才市场之所以能如此活跃,就在于它能够尊重人才规律,尊重人的个性,给人重新按照自己的意愿定位提供了机会和保证。如果是第二、第三点原因,那就要慎重处理,因为丢掉专业等于丢掉“拳头”,你即使一时能得到你所预期的实惠,最终依然要后悔不迭,因为你与你的“新”同行相比,后劲将明显不足。

2、“放弃”专业求职也必须以自己的专业为依托

如果确实想更弦易辙,我以为你最好结合专业加以考虑,千万不要离专业太远。譬如,学生物的可以在医药卫生行业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同时也不要把自己求职目标设计得过于具体,譬如上面这位学生提到的,自己就想做广告方面的工作。广告工作需要有创意、需要知识面宽、同时还需要外向型的性格,如果你注意到你具备这些特点,那么适合这些特点的职业在广告这一行当之外还有很多,你的视野完全可以放得更宽一点。当然,无论如何,你最好想到以自己的专业为依托。譬如说宝洁公司要人,要求有生物及化学背景的。如果说你脱离专业求职的理想能够覆盖在用人单位所要求的“专业背景”之中,那就不妨一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利用自己的特长

每个人回顾自己走过的生活道路,必然会发现有许多得意之作,譬如组织过辩论赛,当过学校广播员,参加过演出,学过钢琴,学过绘画等,这些东西虽说与你目前的专业没有多大关系,但如果要“放弃”专业求职,那么这些个人特长对你校正职业坐标就显得十分重要。像前面提到的这位学生那样,如果对自己有哪些特长都不清楚,那么就应反思一下,看看实现自己的这一职业理想可行性到底有多大。当然,她还在大三,提前意识到这个问题毕竟是一件好事,我提醒她做三件事:第一,找专业老师和校友,打听一下,与生物有关的广告行当有哪些?第二,研究一下做广告工作需要哪些素质;第三,今后的选修课充分考虑自己兴趣和爱好,并注意有针对性的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专业是自己感兴趣的,自己在大学里专业学的不错的话,找专业对口的工作机会更大。找工作必须看重在这家公司未来发展的空间,工资收入是和你的能力匹配的,当然→_→要看重工资收入。


想在专业对口上班,不要要求太高待遇, 等经验有了 再谈条件 不行还可以跳槽了 ,大学生毕业后不太可能有高收入,(不包括自家企业或者有背景家室)目前大学毕业生社会保有量太高,有了工作,在考虑以后的发展,先解决毕业后生活问题。

我觉得要两个方面都需要考虑一下

专业对口是后期增长力

工资收入是前期爆发力

比方说或现在大家都觉得计算机才是出头之路,变成了360行,行行转码农

但是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依靠培训班学习出来的码农的后期增长力远赶不上科班出身的人,我觉得这就是近看了前期的工资爆发力而忘记了后期的专业增长力,毕竟这个专业是你学习了将近6,7年的学科,如果保持着存在即合理的想法的,这个专业存在就是合理的,只是在当前互联网大行其道的现在,很多专业都不可能是一毕业就有高收入的,有些需要时间的磨炼,这就像大浪淘沙一样。

所以从长远来看,这是专业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就比较适合选择专业对口的工作。

仅个人愚见

你觉得大学教师岗和金融公司的一个职位,选哪个更好?

谢谢诚邀。

看到主题与你的描述简介,我也替你再三思考,金融专业硕士学位是一个可观的求职条件,但是面对这两个职业选择,我有不同看法:

一,大学教师可以说是前景不错,光线比较有亮色,名称较好。但是现在的教育正在校正完善而环境不是纯真,特别是国家开始重视与规范一切教育的腐蚀与不良动作,而且现在的学生与家长对教师存有不可轻视的误读和敌对,尤其现在的大学开始认识到内外环境的不作为影响,开始讲究学生质量问题",同时,在教师的任用与行为能力上,更为严格与专业对应"讲台出效益",同时,作为人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忠于职守,规范自我,适应要求。你可以了解见习,谨慎选择。

二,选择银行子公司,我认为与所学专业相匹配,工资待遇也相对比较乐观,可能工作压力与工作难度你可以克制,其它不可预测的工作特殊不知,也可以与"老职员"交流掌握,同时也可以见证实习"一个疗程",常言说,梨子的味道如何,只有你亲自品尝后才能知道。建议你躬身体验,践行审慎,做出决定。

这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没有可比性。选择某项职业首先必须考虑自身的能力和兴趣,再者就是考虑该职业的经济收入。

教师这个职业并不是有了文凭就能胜任的。首先必须热爱这个职业,具有相当的耐心,否则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的孩子你会控制不了情绪。再者,虽然教师的薪水比以前高了很多,但和金融职业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的。

教师的收入还有区域差异。金融职业的收入虽然也有区域差异,但在同一个地区,金融职业的收入也都远高于教师职业。

谢谢邀请,前面几个回答可能只看了题目没有仔细看问题描述,这里的大学是民办三本,这里的公司是银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题主个人的想法,我个人建议选择去银行工作。

民办高校公办高校还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是教书育人,但民办高校要考虑盈利,而资本家的本性都是一样,要盈利就要压榨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因此,民办高校教师的性价比肯定不会很高。第一,教师课时量要求很高,只要完成课时要求后,超过部分才能计发奖金。第二,其他事情很多,除了上课,可能还要兼任辅导员、班主任,以及招生代表等,每个工作的责任都不轻,而且有考核。第三,工资真的是不高,想不加班不招生的话,那点工资也就勉强维生。第四,平台太小,天花板太低,当老师的差不多一辈子就是老师了,民办高校职称很难评,评上以后工资浮动也不多。

相对而言,银行(如果是国有银行的话)收入相对稳定,工作压力也不算大,而且进可攻,退可守,往上可以晋职拿高薪,往后可以找个压力小的岗位按部就班,经济差的时候收入差不了多少,经济好的时候能享受红利。

另外,民办高校教师和银行工作人员虽然都不算铁饭碗,但都相对稳定。而如果某天不幸被炒,银行工作人员相比民办高校教师出路会更多一些。我认识不少民办高校的教师,很多都是干了3~5年后就辞职了,出来之后最好的路也就是做培训,其他基本都是重新开始。

首先说在你描述的这所大学工作的优劣:

1,大学较为稳定轻松,虽然收入不高,但有寒暑***可以很好的照顾家庭,适合女性;

2,空闲时间仍可以进一步学习进修,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本学校的编内岗位;

3,如果家庭条件比较差,父母负担重的话,学校的工作收入是太低了。

其次说银行,你说的应该是商业银行之类的:

1,任务指标压力大,工作内容也会比较多,人际关系较为复杂;

2,如果家里有背景或者做生意,那可以考虑银行,因为这样任务完成压力会比较小。或者就是通过自己的拼命努力来完成指标。

综上所述,如果家庭条件马马虎虎或者是中产阶级而你的性格比较稳,那大学适合你。如果家庭条件不好或者很好而你的性格比较外向,那银行适合你。

考研应该选学术型还是专业型,两者有啥区别?

谢邀。

对于考研应该选择学术型还是专业型,我认为还是要基于对自身情况的判断、考研的目的以及对未来就业方向的定位各方面。

一.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的区别

1. 培养目标不同

学术型主要培养学术研究人才;

专术型主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2.培养方向不同

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更侧重于理论研究,讲究硕博连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专业型硕士是国家为了克服学术型硕士的不足新增的一种新硕士,培养的是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实践,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快的找一个好工作。

3. 学习费用不同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收费标准为8000元/学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收费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差别较大。例如,计算机类专业专硕[_a***_]一般为1-1.5w元/学年,而MBA的学费则要十几甚至几十万元。

通俗地说就是学硕和专硕的区别,集中在招生和培养两大方面,具体而言,则是8点不同:

1.学费不同。

学术性研究生学费相对较低,一般8000元/年,而且有奖学金,助学金、助学岗,可供申请,基本可以抵得上你的学费,也就相当于免学费了,不用再找家里要钱上学了。

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学费相对较高,一般都在12000元/年以上,个别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的,比如,上海财大的金融专硕,学费可达18万之多。家里没矿,没备够足够的银子,还是不要考这种国内外金融专硕联合培养。

之所以学费差别,主要是学硕大多是单导师制,校内一个硕导负责你的学业培养;而专硕一般是双导师制,除了校内导师外,还有一个校外、也就是业界导师,这也需要成本。

学硕一般是3年;专硕一般2年毕业,当然也有1年半,或者2.5年的,报考前查好招生简章。

专硕指标已经绝对超过学硕指标了。按照教育部早前做的规划,2020年我国专硕招生指标要占到全部招生指标的60%。很明显,各个高校都在不断扩大专硕的招生指标。

比如金融专业,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都需要考英语。但学硕一般是考英语一,而专硕是英语二,难度相对较低。

专业课上,学硕要求必考数学,而专硕可以选择一门专业课,比如经济学,而不考数学。

一般研究生入学考试,学硕都是四门课,需要考两天才能考完;但专硕,比如会计专硕,只考两门,一天就能考完。

考研时候是考学术型还是专业型呢?学术型是不是专门搞学术,专业型是不是相当于专科一样,主要学习专业技能呢?其实这样的理解并不对,在高校的培养目标中,学术型培养的是学术人才,而专业型学位主要培养适应社会的就业型人才。但在实际培养的过程中,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差别并不大,在实际的学习课程上有一定的区别,并且在毕业要求上面却有着不同的要求,或许这就是学术型和专业型差别所在。

在进行考研报考的时候,很多考生都在纠结应该选择学术型研究生还是专业型研究生,对二者的概念及培养目标并不清楚。下面看一下这二者的区别有哪些?

1.初试考试科目不同。学术型研究生考研初试需要考英语一、数学一(有数学的专业),在考研中,数学一被很多人视为“噩梦”般的存在。专业型则考英语二、数学二(没有数学的专业考专业课),相比较而言,专业型的初试科目比学术型要简单一些;

2.录取后,导师更青睐学术型研究生。大部分学校的专业型研究生的比例越来越大,学术型研究生占比少,所谓“物以稀为贵”,因而在联系导师的时候,更多的导师希望能招收到学术型的研究生。并且能招收学术型研究生的导师一般都为教授或者有项目的副教授,这也表明了学术型研究生在高校受到的重视多一些;

3.研究生学习的课程不同。在正式进行研究生课程的时候,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相对偏向于理论,并且要求学习的科目会比专业型多一些,这一些有所差别,但研究生的课程作用并不明显,大部分要用到的知识都需要自己学习;

4.学位证书不同以及读博方式不同。专业型和学术型在最终的学位证书也有所不同,学术型的包括范围会更广一些,学术型研究生想要读博可以直接直博不用参加考试,但专业型则不能直博需要参加博士生考试。

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时候,都是跟着导师学习,导师让学生做哪方面的研究就往哪方面。因此,在同一个科研团队的研究生,不管是学术型还是专业型,科研内容基本上都共同承担,导师也不会刻意单独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在团队开会,或者在平时安排事情方面,如果不知道某一个研究生是否为学术型研究生,几乎看不出差别,培养方式也基本相同。

在找工作时,学术型研究生是否更占优势呢?其实不是。在真正找工作的时候,学术型和专业型本身差别也不大,主要看自身能力以及实习情况。

结语:虽然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有许多不同,但在培养方式上都是跟着导师进行科研工作,入校后看不出太大的差别。

我是今年应届考研生,在此之前我听了很多关于考研的讲座,自己也做了很多调查,总结出以下几方面可供参考。

①学术型硕士一般为三年,专业硕士学制为两到三年,大部分两年。在此我建议如果想更深一步好好研究自己的专业,应该选择学硕;如果想提升自己的学历,然后在此基础上学更多的东西建议选择专硕。

②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专业型硕士是国家为了克服学术性硕士的不足而新增的一种硕士,培养的是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在此我建议如果真的能静下心来好好进行科研的话,可以选择学硕;如果为了让自己今后工作更有实力和竞争力可以选择专硕。

③在家庭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学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如果今后想考博最好选择学硕,学硕可以根自己的导师直接读博,而专硕必须毕业后参加全国统考

④如果觉得现在考研压力太大,毕业后工作几年还可以继续考研(非全日制的),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专业水平,也是不错的选择

以上四点概括的已经很全面了,希望对更多的考研人有帮助,最后祝大家2021考研上岸,加油^0^~

本科是选排名中等的985,还是选专业好的211呢?

很多人觉得专业更重要,应该优先选择专业好的211,放弃中等985。现在我以实际经验和亲身体会告诉你:985高校,能选则选!

1、本质优势。

其实,985高校同时还有个211高校的名头,只是不常用罢了!它们是985、211工程高校,而211只是211高校。

2、***优势。

985高校比211的***优势好,不仅体现在教学***高、教师***好等方面,最基础也是最真实的***是人民币。

985高校的收入基本上都是以“亿”为单位,动辄就是几十上百亿!

3、就业优势。

985高校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就业。

比如说,越好的高校在招聘教师时,有一条基本要求是本硕985的博士,通常来说本科211的博士就会轻易被“pass”,连投简历的要求都不符合。

再说,各个行业的头部企业招聘毕业生时,本科211硕士985的毕业生倒也能用,但是你会发现如果你是本硕双985,你的录用概率变得非常大。也就是说,大企业非常青睐本科985的毕业生,当然到了硕士就是青睐本硕985了。

高考已经结束,等到7月下旬就出高考成绩了,高考成绩出来以后,志愿填报就显得非常关键了!七分成绩、三分志愿,志愿填报好了今后前途光明;志愿填报失误,有可能痛苦一辈子!

我个人认为,如果你的成绩够了中等的985高校的你心仪专业的分数线,那么你就选择985高校;反之,你一定选择211高校的好的专业。

勉强进入985高校录取分数线,被“调剂”到你痛苦的专业是最失败的!

举一个例子:

我的一个同事的女儿,今年本来该从四川综合性985高校毕业(四川只有两所985高校,综合性985大学你应该明白吧,我就不提名字了。),但是她却患上了严重抑郁症,停学在家治疗,准备留一级

原因是当年她填报志愿的时候,***用了“冲一冲”的策略,结果上了这所985高校的录取分数线,由于我们四川是大学平行志愿,所以只有选择“服从调剂”,这样就被调剂到生物专业,“生化环材”是“坑”,加上她特别反感这个专业,结果常常不去上课、挂科,最后严重抑郁症患上了。

从上一个真实的例子可以看出,我们填报志愿的时候“冲一冲”可能让你大学四年一直在痛苦中过日子。所以,你在选择这个985高校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这个大学在你省所招收的专业有没有你强烈反感的专业,如果有,你的分数又很悬,那么我劝你放弃。如果这个985高校招生的专业你都可以接受,那么可以选择这个“中等”的985高校。

之所以我推荐你选择985高校,是因为985高校“推研”比例一般高于211高校。将来你大学毕业,读研究生几率很大,研究生毕业必然比本科毕业工作更好一些。

许多211高校也非常不错,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许多专业就很好:电子科学技术信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都是非常好的专业。当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上述3个学科,你的分数要相当高。

结语:

这个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因人而异。

简单的举个例子,如果你想最终是读博士。我的电影里是选择211大学你非常喜欢,并能够发挥自己潜能和特长的专业。因为那样的话,你可以在考硕士和博士的时候可以可以在大学入学的时候就开始准备,然后呢,在本科毕业的时候,很多人就可以考到更好的大学。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跳跃。同时不会因为自己的专业的转换而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在意大学的品牌,并本科毕业后的工作和专业的相符,你个人并不是很介意,尤其是要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那么请你还是选择985学校。

还有一些人是回去继承家族企业。或者是其他的目的,这个时候985的品牌优势就相对的比较高一些。

简而言之,想在专业领域上有突破和发展的话,还是首选专业。

如果毕业后,自己干什么都没有确定也无所谓,那么还是选择985吧!

选择大于努力,优势大于全面,少走弯路就是捷径。


本科是选排名中等的985还是选专业好的211?

如果你的分数允许你选择的话。建议选专业好的211;原因如下:

985综合实力强与211,并不是每个学科都很强大。

选大学首先是要根据专业,然后再选学校。

例如:华中科技大学,985;整体实力秒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11。

但是如果你想读,应用经济学,会计,金融…专业,中南财经政法这几个专业是强于华中科技大学的。

城市也很重要,大城市可以让学校更有优势。

例如:兰州大学985 与武汉理工211

兰大的实力绝对强与武理,但实力录取分数差不多,有时比武理还低。如果专业实力相当,武理要比兰大要好。

因为武理在武汉,兰大在兰州,武汉的发展潜力远远超过兰州,所以学校的所在的城市也是影响生源质量的关键因素。

在选报志愿时,充分考虑城市和专业的基础上,在根据分数选报相应的大学。因为不仅要看学校实力,还要看专业实力,还要看所在城市发展前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选择职业跟大学专业有多大关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选择职业跟大学专业有多大关系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专业 学术 专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