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生大学生专业选择与介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新生大学生专业选择与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现在都有哪些大学和专业是大类招生,有什么好处?
大类招生是高考改革的一个配套措施,对高校和考生均有利。从高校端看,原来的分专业下招生计划,一个专业总共3-40个名额分开下到各省就1-2个,容易造成不敢报而滑档,而高校专业数量多,滑档可能性更大,合并成大类就能避免滑档。从考生端看,志愿向院校+专业改革后,如果每所高校仍是上百个专业分设,那考生喜欢一所大学可能要报几十个志愿,喜欢某类专业光一所大学就要报十来个,志愿数增加到100个也没有多大意义,但合并后就可以基本解决这些问题。
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实际上这是由原来的按专业招生向按学科招生的改革方式。这是现在很多高校都普遍***用的招生模式。如我们经常在学校招生***中看到的新闻传播学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等。
不过要提醒考生的是,即使是同样的类,各学校旗下所包含的专业也不同。
如厦门大学2019年招生***的“工商管理类”包括人力***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管理科学、电子商务7个专业;而武汉大学2019年招生***的“工商管理类”则包括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管理7个专业。考生要看清楚具体的专业明细,一般在招生***或者招生章程中有说明。
这样招生的好处呢,就是你现在不知道选择具体什么专业,或者说不知道自己具体适合什么专业的话,先学一年知识后再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对这个大学专业的了解,重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缺点呢,就是等到大二大三选择具体专业的时候,每个学校的选择标准是不一样的。有的学校是按大学成绩排名,排名靠前的先选择,排名靠后的后选择。有的学校会按学生的意愿选择。前者会造成学习成绩比较靠后的学生只能选择相对冷门的专业,后者会造成部分冷门专业没人选择。
因为大多数高中生和家长对于大学的专业设置没有具体的概念,如果通过大类招生,可以让学生有个缓冲,在前两年对专业方向有充分的了解。入校前1-2年,大类招生先进行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知识教育。通识教育一般包括中国近代史、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哲学、英语等,各大类有所不同。进大学后选专业实行双向选择原则。学生选专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专业选学生就是谁成绩好选谁。从这点来看,大类招生也能够督促大学新生不要在大学荒废学习。
当代大学生就业是选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是选感兴趣的工作?
就业,从长远来看,做兴趣是幸福的事。做专业,也只是暂时的打算。
要知道,在你没学专业之前,你会什么?难道学了四年或几年的专业,就要一生去从事?很多人当初选专业,好像并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喜欢吧?
放心,你是大学生,还年轻,有的是机会去选择。
人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幸福的!所以,抓紧找到自己的兴趣吧!
这两者并不矛盾,专业对口或兴趣工作都是非常好的选择,就怕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又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
很多人高考之后到了填志愿的时候大多是听从父母亲朋和老师的建议进行专业选择,要是所在院系又没有新生专业调剂的政策,那当时的决定可能就会影响你大学四年。
如果所幸一段时间后你发现自己当初选择的专业还比较适合自己也愿意学习去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那如果不喜欢现在的专业(就我本科同学来看,这种现象还是挺普遍的),那就应该在专业学习之外,多发掘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要广而精,寻找一两个兴趣爱好有意识地深度培养。
lz本科室友是调剂来我们专业的(专业偏文科),又因为大一上成绩不好,所以没有成功转专业(这里有个悖论是:学院会在大一下将转专业的名额优先给绩点高的同学,绩点靠后的基本不可能成功转到自己想去的专业,但很多情况下正式因为自己不适合这个专业或对这个不感兴趣才导致绩点偏低的,当然这个有待学校去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审核政策),这位室友便有点自暴自弃,经常翘课在宿舍睡觉或者打游戏,平常的assignment也是极其敷衍,考试成绩基本保持在不挂科的边缘,就这样浑浑噩噩过了两年。
到了大三,周围的同学都开始忙着准备出国语言考试、对外交流、找实习的时候,这位室友突然对编程起了兴趣,简直入了魔一般朝七晚九的出入学校图书馆,从0开始自学编程(要知道我们专业甚至是连高数微积分这种课程都没有的)整整大三一年除了放***回家外没有一天例外的,完全像换了一个人。
大四上大家保研的保研、考研的考研、申请出国的出国、找工作的找工作,而他却似乎将这些都置身事外,完全不管秋招才是找工作的最佳时期,依旧背着电脑每天出入图书馆。
后来在大四上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在学校所在地的一家刚起步的公司找到了一份程序猿的实习机会,当时应该开给他4000-5000的实习工资,这在我们这种二线城市已经感觉是“天价”实习[_a***_]了,如果是找专业对口的即使是北上广深也顶多不过2.5k/month。
有一次他在宿舍跟我们说,部门里有几个同校研究生实习生(他当时是本科),水平感觉都不如他,虽然语气有点高傲,但他能在一年半时间内自学成这样,也确实让人佩服。
所以,即使专业完全不对口,只要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也足以让自己时刻保持旺盛精力,去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生大学生专业选择与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生大学生专业选择与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