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学选择小语种专业值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大学选择小语种专业值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想学外语,大语种好还是小语种好?
感谢邀请!
首先这个要看个人的一个兴趣和喜好。实际上外语专业突出的综合性大学非常多。比如北大、南大的外语实力其实和北外上外相当的。文科类较强的综合性985大学通常外语都很好,高质量的生源+高门槛的教师招聘条件+足够高的平台= 就算不是专门搞外语的,实力也很强。
外语类专业就业问题
外语专业就业其实局限性很大,咱们分成几种情况,第一,选择外语有关岗位就业,那么外国语大学的毕业生比较有优势,曾经有个说法,在某直辖市,一个岗位招翻译,情愿要某八大外之一的毕业生也不要本市985外国语学院的,真实与否待考,不过倾向确实比较明显;第二,选择外语关系不大的岗位,除了北外上外以外都是非211,你的学校就变得一点也不能打,就算你用211的分数考上了北上之外的八大外(天外和矿大分数线某些省份基本一致我会说?),你也不算能打,HR也会觉得你是双非所以学历不能打!第三,出国进修、工作,八大外出国项目都非常多,与外国人交流条件非常好,听说读写也会比其他非专门学校好,我们学校大二出国一半,大三出国3/4,基本只要你想出,你就能出,不用争不用抢,但是有一点,你可能要花光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学一个双学位,最好是应用类的,金融会计是宗师级玩家,计算机法律是***级玩家,旅游、教育是黄金铂金不分彼此,管理和文化勇争白银青铜段位。但是希望大家对自己有点数,看看自己是否能hold住金融和计算机的数学,旅游的话,我看隔壁学旅游的同学要背下日本所有的温泉名称和地址,这还只是他某一周的任务。教育的话想到非野鸡&非语言学校以外的地方当老师,读到博是不可避免的,想去个孔子学院你还要跟对外汉语专业的同学厮打。其他两项读成什么样都无所谓,反正同等努力状况下跟其他比都不容易找好工作。
外国语大学的优势在于针对性更强(比如经贸外语 文学 科技外语等),有非常完善的培养体系,而且因为受到学校重视,学风特别好。以我所在的地区为例,川外一年招生人数在3000以上,同城985重庆大学的外国语学院只有一两百人,明显川外的竞争力会强得多,整体上学习氛围也更好。劣势在于,过多的招生人数导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被严重稀释,只有最优秀的那小部分人能够享受到好的***(如出国、保研)。
综合性985 211大学的外语专业的优势在于,人数少,***却相对较多,竞争小很多,集中体现在保研比例高、出国交换名额多。很多综合类985大学的小语种一个班的出国比例可以达到1/2,外国语大学则是僧多粥少。但是综合大学的劣势也很明显,很多人学外语是被调剂的或者仅仅是冲着学校牌子去的,学风没有那么单纯。而且因为人数太少,没什么业内影响力。
以上利弊分析只在分数线同档次的学校里比较,比如复旦和上外、西北大学和西外,具体的报考意向还得结合你实际的分数。另外综合性大学对人才的吸引程度是高于外国语学校的,导致了综合类名校里的冷门专业出现“分数虚高”的情况,专业实力一样的情况下,综合类大学的小语种录取分数线通常比外国语大学高一大截(以我高考那年为例,重庆大学630+, 四川外国语590+),从好的方面来看,更高的录取分数会带来更优质的整体学生质量和更充足的平台***,坏的方面说,很多综合性大学的外语教学水平之低,和它的录取分数线严重不匹配。另外还需要考虑具体语种的因素,有的院校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在某个语种上特别强,比如同济的德语,武大的法语,吉大的日语,黑龙江大学的俄语,延边大学的韩语,还请具体分析。
所以不管是学大语种还是小语种主要还是要选对学校,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帮助你学好这个语言。
大学[_a***_]阶段学外语,一定要学小语种,千万不要学英语,如果在本科阶段学英语一定是非常没有竞争力的专业。
每个大学不管是985/211还是不知名的私立学校,都有英语专业。能拿到专业8级证书的英语专业的学生,真的是非常的多。并且其他专业的学生,基本上只要是读书读的好的都会去考6级。
在就业市场上,很少有公司只要求员工是专业8级的,大多数情况下,把大学六级考试的分数是同为专业8级。所以英语专业的学生不单单要和本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去竞争,还要和其他专业英语又特别好的人进行竞争。
英语专业学习的内容比较少,虽然说某些重点大学在大一阶段也会上高等数学课,但是对于文科生的高等数学课基本上和高中的理科数学的难度差不多,闭着眼睛都可以过。除此之外,学英语专业的基本上很难学到一些其他实质性的专业。
即使是在综合性大学里面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二专业课程,大多数的情况下也只是在走过场。开设的二外课程也基本上是在混学分。所以最终读出来,除了英语以外并没有其他实质性的能力。
所以如果在大学本科阶段能选择小语种就尽量选择小语种。能进入小语种专业的人,基本上英语成绩都不会太差,至少英语6级吃高中老本也能够过。并且主专业为小语种,这样就是以小语种作为,主要外语,英语作为二外,就可以比较好的同时掌握两门外语。
小语种学的人比较少,竞争就比较小,在国内大多数的人是比较惧怕外语的,因此学习小语种的人在就业市场上会有比较大的优势。工资也比英语专业的要高出一大截。学英语专业仅凭二外的水平去做小语种的工作,要做得非常好的,真的是屈指可数。
如果说在大学阶段不幸,选择了英语专业,那么一定要读一个二专业,读这个专业以后,最好能够跨专业考研考到你大学,读二专业的这个专业的研究生。
那么毕业以后,既有研究生的专业,同时手上还有专业英语8级证书,这样的人才能在就业市场上获得比较大的优势。
选择小语种如果不想当老师的情况下,最好考研的时候也不要去读自己的语言了,因为读到研究生阶段真的是非常无聊的一件事情。学外语的,只要超过了本科阶段,最好都可以跨专业去考研,考到万金油的金融系,经济系,这样的专业对外语有要求,如果再有小语种黄袍加身,在就业市场上是很有优势的。
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语言类专业是不少文史类考生的首选。语言类专业因为就业等受女生的青睐。
不得不说大语种专业在未来的实用性更广一些。但是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国家对于小语种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加。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安徽、河北、湖北、江苏、山东五省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上的招生人数。
从上图可以看出,这五个省份外国语言文学类的招生人数都占到本省参考人数的5%以上;占到文史类招生数量的15%以上。招生数量之多可见一斑。
外国语言文学类既包括大语种又包括小语种。下图是以英语为例,安徽、河北、湖北、江苏、山东的招生数量。
既然高考和考研都可以选择小语种,那么目前诸多高校还拿英语四六级作为毕业门槛做法的是否不甚合理?
为什么要学英语,下面几点也许可以说明:
全世界50%以上的报纸杂志是英语版;
全世界60%以上的信件用英语书写;
英语是与计算机联系最密切的语言;
总的来说,英语已经成为一种普及化的交流工具。学习英语是为了让你掌握一种工具,这就是为什么要学英语的原因吧。
不合理,因为高校没有权利规定该学生毕业后要从事英语相关职业。所以这对学生未来就业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既然没有帮助那为什么要限制毕业呢?我觉得大学英语更应该设为辅修课程,而不是必修课程,让有需要的人去选择考试学习。
在大学语文竟然消失不见了,这真的非常奇怪。难道就觉得大学生语文知识已经到不需要学习的地步了吗?值得大家深思
我想高校也是权衡利弊做出的决定。一个人能在高校毕业,不仅代表其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证明其有足够强的学习能力。当一个人步入社会,他所从事的职业不一定完全符合自己的大学专业。而且有数据表明,大学毕业生大多数都在从事与自己大学专业不符的职业。这就需要大学生有足够强的学习能力。而英语四六级就是检验学习能力的途径。这就跟文科生在高考也要考数学一个道理,这能有效地衡量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就算这个文科生以后不会从事数学相关职业也需要尽所能取得好成绩。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英语四六级既能证明一个人学习语言的能力,又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或者出国提供筹码,而小语种不通用,就业需求量也小。统筹来讲,高校的做法也是值得肯定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学选择小语种专业值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学选择小语种专业值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